
「H.H.第三世多杰羌佛系列報導」
聖僧高人為什麼禮拜年輕人?
2017年6月8日【中時電子報綜合報導】
近日佛教各界廣為傳播著一批珍貴錄影帶。視頻的出現不僅颳起一陣旋風,更點燃廣泛討論。討論點有三:其一、箇中人物皆是佛門泰斗,在顯乘、在密乘,他們可說為近代中國佛教史上留下了重要的扉頁。其二、他們皈依的都是同一人。其三、他們的年紀都遠大於所皈依的對象。
2017年6月8日【中時電子報綜合報導】
近日佛教各界廣為傳播著一批珍貴錄影帶。視頻的出現不僅颳起一陣旋風,更點燃廣泛討論。討論點有三:其一、箇中人物皆是佛門泰斗,在顯乘、在密乘,他們可說為近代中國佛教史上留下了重要的扉頁。其二、他們皈依的都是同一人。其三、他們的年紀都遠大於所皈依的對象。
慧海之庫與物質之倉是為反量也,慧庫無為轉無量,多用之反增之。物倉儲存乃無常,施之減之,故無為乃大,大在無量,無常乃微,微在消然。
如果把人的智慧聰明的儲藏境比做一個倉庫的話,那麼它與儲存物質的倉庫恰是相對的反量。智慧聰明的倉庫屬於無為轉無量,即以無為的定理轉無量的境界,所起的作用的是越用就越多,也就是說,一個人的才智聰明,是越用越聰明,越鍛煉反應力就越快、越進步、聰明智慧量就越增加,永遠不會枯竭。而物質的倉庫,儲存的東西,是屬於無常性的,也就是處在成住壞空之中,在不斷地消失,只要你用一點,它就會少一點,倉庫的東西會慢慢用空。所以說,無為屬於大,大在無量,無常屬於微,微在消然,甚至於徹底沒有。
成就之或俱之智者而善利時,故事業之成必備時,具智無時業無研機,時智具之,就業由然,成就之道弗出定諦也。
世間上的人,在幹事業的過程中,有的取得了成就,有的遭到失敗,而且各人所取得的成就各不相同,異類相殊,有大有小,究其原因,主要是若要取得一件事業的成功,自己必須首先具備一定的聰明才智,而在此前提下,還必須要有時間和機遇,才華和時機兩者都要具備。所以說,任何事業的成就都必須是才華和時機的集合。如果只有才智、聰明,而沒有時間和恰當的機會,那麼,就可能沒有發揮聰明才智的條件,既無法深入研究這件事情的本身實質,也不能在最適合的時間去掌握它,所以就不會成功。因此,只有同時具時和具智,事業才能有所成就。這是所有成就事業所不可否定的一種定諦。
相對能量何以足之?專一而取之,甲乙等力之對,甲專攻其乙之一,甲可勝之,相等料木以一尖刺其面,可制于傷也。
本題屬兵法論題。相對能量何以足之?就是指在大家力量相等時,怎樣才能戰敗對方而使自己取勝?這時要專一而進取之。主要是要選擇他的弱點,集中自己的優勢,專攻其一,才能取勝,就是說,在甲和乙互相力量相等的時候,甲必須攻擊乙的某一點,而且是最薄弱或最重要的一點,不能散面攻擊,這樣甲就可以取勝了。正如有兩塊相同材質的木料,如果將其中一塊削尖,以刺另一塊木料的面,就絕對可以將其刺壞。又比如現代戰爭中的導彈,在敵對雙方導彈相等時,我們怎樣來消滅對方呢?這時專刺其要害之一,就要選其精銳而傷之,即選取對方的要害之處,將他的指揮系統毀掉,這樣那些導彈就失去了一切航向,失去了航向,則無目標,自然成了一堆廢鐵,就不能發射了。
一省之田為一市之用甚多也,一國之或何以覺之,國人國土而方養之,一人之力頗大者則弗及其眾推之量也。
世間上的萬事萬物,它們之間的大小,其相應的能量和作用,都是相對的,通過互相比較即可得出來,如果沒有比較,就不能看出大小,也無法相應其所適用的道理。正如一個省的田地,拿來供一個市用的話,就會覺得很多、很寬、很廣,但如果一個國家來用這一個省的田的話,就不夠用了,就不能滿足,所以說一國的人要一國的土地才能養起來。這裡就告訴我們一個道理,一個人的力量再大,不管你有多大的能耐、本事,都是有限度的,只有眾人的力量積累起來,才是真正的大。
受人之敬者,由布益于或而所至也,如眾之讚游池妙哉,原在它之解暑施涼故耳。
有的人在社會上很受人尊敬,這是什麼原因呢?主要是他有高尚的品德和豐富的知識,能給人們帶來好處、帶來利益,時時對他人施以關懷和溫暖,大公無私,在他人遇到困難時總是全力救助,由此,人們才熱愛和敬重他,這是一個顛撲不破的真理。就正如通常在夏天,大家都喜歡說游泳池好一樣,其原因主要在於在夏天的暑熱當中,游泳池能給人解熱施涼,幫助人們消除炎熱的疲勞,送來舒適的涼意,所以大家才會讚頌它。因此,同樣的道理,作為一個人,一定要給人類帶來好處,給大眾謀取福利,這樣,自然而然地,大眾就會尊重你。
昨天,寧瑪巴法王貝瑪諾布仁波切圓寂了。在為法王的成就解脫而欣慰的同時,更惋惜娑婆佛教界又少了一位學識淵博、戒行清凈的大德。故而祈請法王早還人間,再轉法輪廣渡眾生。看到這些大德們的離開,心中頗多感慨,回朔佛教在娑婆弘傳以來所經歷的種種變遷,深感眾生與如來聖教法緣之日益衰減,故今特書“佛教理論的兩面性”一文以醒世人。
陰魔之出是為生氣,視他之非而為煩惱,實乃暗敵自傷,何塗他人之皮毛耳。
《楞嚴經》上有五十種陰魔之說。什麼叫陰魔?這裡說的陰魔就是把自己對自己生氣、自己想不通、自尋煩惱,是名為陰魔,也就是把別人的是非、把別人對自己的不實之處、不良之處當成沉重的包袱壓在身上,自己在一旁想不通,自尋煩惱、自找痛苦,就叫著陰魔。這種陰魔的產生,實際上是暗敵自傷,即就把生氣變成了看不見的敵人來自己傷害自己,而對其他的人、對對方、對你想不通的人,則連皮毛都傷不到一點,因此我們不能把外來的是非作為煩惱。